...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参考快评:还诬中国瞒报?美国自己做到信息透明了吗

参考快评:还诬中国瞒报?美国自己做到信息透明了吗

2020年05月08日 23:06

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文/凡凡)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信息透明”,甚至以“灯塔国”自居,并由此对中国大加责难,污蔑中国“隐瞒疫情导致美国受害”,进而鼓吹“中国责任论”“中国赔偿论”。

正人先正己。美国自己应对疫情做到“信息透明”了吗?

既然美国自称“信息透明”,那么美国的各种疫情数据应该是权威公开的吧?疫情时间线至少应该是清晰的吧?官员、专家和公众的声音应该是自由表达的吧?

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让我们审视下特朗普政府的应对疫情工作:

第一,不说话。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放弃通报病例。特朗普政府一再指责中国隐瞒疫情数据,自己却对本国确诊病例、死亡人数等基本信息披露含糊其辞、敷衍了事甚至干脆不做。美国疾控中心早在3月就以“数据不准”为由,停止发布确诊和死亡病例以及检测数,公然无视民众知情权,更别提向世卫组织充分履行通报义务。以至于有媒体人指出,如果说缺少检测是丑闻,那这就是掩盖。

二是不回应公众质疑。美国官方目前公开确认的首例病例发生在1月20日。但近日,新泽西州贝尔维尔市市长称确信自己去年11月曾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已有抗体。此外,美媒4日通过对佛罗里达州官方数据分析发现,该州最早在1月1日就出现了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但很快官方数据在当晚“突然消失”。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就公开承认,在始于去年9月的流感季中,部分流感死亡病例感染的实际是新冠肺炎。联想到2019-2020年美国有数十万人因流感住院,死亡2万多人,不能不令人质疑:美国疫情暴发时间起点在何时?有多少新冠患者被误诊为流感?多少人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没被统计?在这些重要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却一直失声,致使美国疫情时间线扑朔迷离、一团乱麻。

说好的“信息透明”呢?

第二,不准说。

近来,越来越多的关于特朗普政府限制疫情言论的新闻见诸报端。它常用手法有二:设置信息发布条件和打压“吹哨”者。

早在2月底,白宫就要求美国官员和卫生部门、专家在对疫情信息公开表态前必须得到彭斯副总统办公室批准。此外,白宫还下令要求联邦卫生官员将最高级别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会议列为机密。据路透社报道,官员们称此举造成疫情信息发布不及时、应对措施滞后。

除了限制疫情信息发布,白宫还打压“吹哨”者。最引人关注的是,早在今年1月,女医生朱海伦就开始警告美国国内疫情风险,随后将检测结果报告美国监管机构,却被当局下令封口,“不允许让他人知道”;美国核动力航母“西奥多·罗斯福”号舰长布雷特·克罗泽尔因为发出了请求解救船员生命的求援信,让被掩盖的海军疫情暴露于人前而遭解职。

说好的“信息透明”呢?

第三,说假话。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在美国政府最初应对疫情的70天内,特朗普无视来自卫生部门、情报部门的多次警告,甚至34次公开淡化新冠病毒疫情的严重性。类似于“病毒总有一天会奇迹般地消失”“疫情新闻是假新闻”“新冠病毒是民主党的骗局”等说法都是特朗普曾向公众传达的信息。近期特朗普甚至提出尝试注射消毒剂帮助感染者清除病毒的提议,导致美国误用消毒剂事件猛增。

但事实证明,新冠病毒并没有“奇迹般地消失”;疫情新闻不是假新闻,反而成了美国的灾难新闻;吞饮甚至注射消毒剂只会危及生命。

政府发布信息应该是透明的,更应该是权威真实的。倘若为了某种私利向公众传递错误甚至误导性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公众健康的重大疫情时,此中危害甚至比不发布信息还大。因为这会误导民众,降低民众对自我防护的重视,甚至助长一些不理性的聚集行为。

这难道也是“信息透明”?

事实一再证明,美国所谓的“信息透明”,无疑是在新冠疫情面前被击了个粉碎,徒留一地笑话。

既成笑话,美国有何资格和证据指责“中国瞒报”?

所谓“中国瞒报导致美国防控延误”的逻辑链根本不成立。

时间线是很清晰的。从1月3日起,中方定期向全球通报疫情信息时没有瞒着美国;中国1月23日在武汉“封城”时没有瞒着美国;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没有瞒着美国。

美国直到3月13日才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中间隔了数十天之久。美国没有及时获知危险?显然不是。1月26日美国驻武汉总领馆第一个从武汉撤回人员,2月2日美国率先对中国关闭边境。而那时,美国公开确诊病例只有11例。

如今,美国确诊病例逼近130万、死亡逾7.6万。这与美国隐瞒疫情、防控不力密不可分。政客们还有何理由和资格再指责中国“瞒报”?鼓吹“中国责任”?

在大疫面前,透明,是对生命之尊严最大的敬畏;公开,是对公众知情权最起码的尊重。中国做到了,美国呢?不得为疫情全球大流行负责?不得给世界一个交代?


免责声明:该内容源自网络或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参考消息
分享
0
发表评论
发布
手机 获取验证码
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精选专题
近期热搜